
張新國也是如此,如果拆遷,他將能拿到4套房產(chǎn)和270萬元的補償款。
那個年代,這筆錢不算少,但張新國依舊以補償太少為由,拒絕拆遷。
他的要求是,補償自己六棟房產(chǎn),外加一億現(xiàn)金,如若不然,自己絕不會同意拆遷。
如此苛刻的要求,政府自然不會同意,多次商議無果,最終決定,修路時繞開張新國的房子。
因此,在滬亭北路,行人們都能看到一道奇特的風景線。
一棟三層小樓,孤零零地橫在馬路中間,周圍車來車往,顯得那么地不協(xié)調(diào)。
十幾年來,張新國飽受噪音的苦惱,還要時刻擔心在睡夢中被車禍帶走。
他曾有幾次想要妥協(xié),但為了自身利益,還是生生忍了下來。
如今19年過去了,當年倔強的張新國,現(xiàn)在又過得怎樣呢?
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他的故事。
張新國曾經(jīng)是上海市建設公司的一名員工。
因為工作努力,張新國賺了不少錢,結(jié)婚之后,便拿出了自己的積蓄,蓋了一座二層小樓。
結(jié)婚后不久,夫妻二人生下一兒一女,隨著時光的流逝,兒子和女兒也都長大成人。
眼看著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,但是兒女并沒有獨自買房的能力。
于是結(jié)婚后,都拖家?guī)Э诘囟甲〉搅藦埿聡亩有抢铩?/p>
雖然房子面積不小,但是突然多了有好幾口的人,頓時顯得有些擁擠不堪。
因為生活環(huán)境狹小,久而久之,家人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,最后甚至到了無法調(diào)解的地步。
張新國知道,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于是一天,他將所有家人召集在一起,開了一個會。
“我可以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,擴大房屋面積,但是裝修,需要你們兩家人來出!”
女兒和兒子思考后,都欣然應允。
為了擴大居住面積,張新國將旁邊鄰居的宅基地一并買了下來,也蓋上房子,加起來總共有三百平。
并在原有的基礎上,加蓋了一層。
如此,兩層小樓變成了三層小樓。